适合塑料件壁厚较厚、受力较小的场景(如玩具、小家电外壳),优先尝试 “加固咬合” 类方法:
-
增加摩擦力:垫 “防滑介质”
-
剪一小块橡胶垫片、硅胶片或青稞纸(厚度 0.1-0.3mm),中间戳孔后套在螺丝上,再对准螺孔拧紧。
-
原理:垫片能填充螺纹磨损的间隙,同时橡胶 / 硅胶的高摩擦力可防止螺丝打滑,且不会额外损伤塑料螺纹。
-
注意:垫片直径需小于螺丝头部,避免外露影响外观或装配。
-
临时加固:涂 “低强度胶水”
-
若螺丝仅需 “固定不拆卸”,可在螺丝螺纹上薄薄涂一层502 瞬间胶、厌氧胶(如乐泰 243 低强度型) ,快速插入螺孔并拧紧(保持 10-20 秒定型)。
-
原理:胶水固化后能填补螺纹间隙,增强咬合强度,且低强度胶水后续若需拆卸,用螺丝刀用力拧动即可破坏胶层(避免用高强度胶水,会导致塑料件开裂)。
适合塑料件有一定壁厚(≥3mm),需恢复螺纹功能的场景(如设备面板、塑料支架):
-
扩孔 + 换 “大一号螺丝”
-
用比原螺孔大 1-2 号的钻头(如原螺孔是 M3,换 M4 钻头) ,缓慢钻穿原滑牙螺孔(转速调低,避免塑料融化)。
-
更换对应规格的螺丝(如 M4 螺丝),拧紧时力度适中(塑料件扭矩通常≤5N・m,可用扭矩螺丝刀控制),利用新螺丝的螺纹 “重新挤压塑料” 形成咬合。
-
注意:扩孔前需确认塑料件背面无其他部件(如电路、齿轮),避免钻头钻穿后损坏内部结构。
-
填充修复:用 “塑料专用填充剂”
-
选择AB 胶(环氧型,如得力 AB 胶)、塑料修补剂(如 Devcon 10110) ,按比例混合后填入滑牙螺孔,确保填满螺纹间隙,静置固化(按产品说明等待,通常 2-4 小时)。
-
固化后用原规格钻头重新钻孔(转速慢,边钻边吹掉塑料碎屑),再拧入原螺丝即可。
-
优势:修复后螺纹强度接近原状态,适合受力中等的场景(如塑料卡扣固定)。
适合塑料件壁厚薄、或需长期受力的场景(如机械结构件、承重支架),需通过 “外部加固” 恢复功能:
-
植入 “金属螺纹套”(最耐用方案)
-
工具:选择对应螺丝规格的塑料专用金属螺纹套(又称 “嵌件”,材质多为黄铜,内径与原螺丝匹配)、热风枪或烙铁。
-
操作:①用热风枪加热金属螺纹套(温度约 150-200℃,避免过高融化塑料);②快速将加热后的螺纹套压入滑牙螺孔(可轻轻旋转辅助嵌入);③冷却后,直接拧入原规格螺丝即可。
-
优势:金属螺纹套能承受更大扭矩和拉力,修复后寿命远超原塑料螺纹,适合频繁拆卸或受力的场景(如仪器外壳固定)。
-
外部加固:“打补丁 + 重新钻孔”
-
若塑料件螺孔周围破损严重,可剪一小块同材质塑料片(或薄金属片) ,用塑料焊枪(或 AB 胶)将其粘在螺孔外侧(作为 “补丁”),确保补丁与塑料件贴合牢固。
-
待补丁固化后,在原螺孔位置重新钻孔、攻丝(若塑料较软,可直接用螺丝自攻,无需攻丝),再拧入螺丝。
-
注意:金属补丁需打磨光滑,避免划伤其他部件;若塑料件外观要求高,建议选择同色塑料补丁。
-
不要强行拧螺丝:滑牙后继续用力拧,会进一步磨损螺纹,甚至导致塑料件开裂。
-
避免用高温工具直接接触塑料:烙铁、热风枪等需控制温度,且避免长时间停留,防止塑料融化变形。
-
不随意用 “硬材质填充”:如钢丝、牙签等,虽能临时固定,但受力后易断裂,反而损坏塑料件。
若修复后仍出现滑牙,可能是塑料件本身材质老化(如长期高温环境导致变脆),建议更换新的塑料件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